2. 特色:
- 形式提倡非裝飾的簡單幾何概念
- 功能主義 :
- 裝飾是罪惡Decoration is sin
- 形式追隨功能 Form follows function
『形式追隨功能』法則,可用以下兩者之一的解釋-美感描述或美感傳統。
『美感描述』的解釋是說,美感來自純粹的功能,沒有其他的裝飾。
『美感傳統』的解釋是說,設計應注重功能性,美感應該是次要考慮。
這個法則廣泛地波二十世紀初的現代建築師採用。從此之後,這個法則也被各行的設計師所採用。
描述解釋-比方說,美感來自純粹的功能-原本是基於自然界中的形式追隨功能信念。但在實際狀況中,這是完全相反的-如果說自然界中有要追隨甚麼的話,那就是功能追隨形式。(演化中的自然淘汰,不會把「意圖」傳給下一代:基因形式只是被傳下來,而每個有機體,必須找到如何使用其形式的方法。)可是,功能性設計跟純美感設計比較起來,是比較沒有那麼主觀的。因此,在品質認定方面,功能性的標準呈現了比較清楚、客觀的標準。結果是比較長久耐用的設計,常被普羅大眾認為是簡單無趣的設計。
傳統解釋-比如說,設計應注重功能性,美感應該是次要考慮-可能是從描述解釋衍生的。把『形式追隨功能」當做是傳統或設計指導方針會造成問題,因為它讓設計師把 注意力放在一個錯誤的問題上。這個問題不應該是「哪一方面的形式應該被省略,或是替換成功能?」這個問題應該是「哪一方面的設計,是成功的關鍵?」這些成功的標準,不是對形式或功能的盲目忠誠,而是應該成為設計規格與結論的動力。當時間和資源有限的時候,不管對成功定義為問,設計的替換,應該根據對成功率最小的傷害為準。在特定狀況下,主要的美感考慮會被犧牲。而在其他狀況下,主要的功能會被犧牲。
- 少就是多 Less is More


建築與設計大師米斯·凡德 洛曾經提出過一句經典設計名言“少即多(less is more)”,他 主張形式簡單、高度功能化與 理性化的設計理念,反對裝飾化的設計風格,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,這種極少主義設計風

以近代產品而言, Apple的產品應為典型之一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